9月21日,牛集镇由班子成员、各村书记及人居环境专班组成的观摩团,对大王村洺流子酒厂及三个宜居自然村进行实地察看,通过“实地检视+经验共享+专题培训”模式,达到“以看促干”的效果,进一步推动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从酒厂飘香的集体经济示范点,到青砖黛瓦的农耕宜居村落,这场观摩会,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产业生态双螺旋发展。首站大王村洺流子酒厂内,酒香四溢的车间与现代化生产线让观摩团眼前一亮。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引入酿酒产业,年集体经济收入倍增,带动2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该镇推广“酒厂+农户”的模式,很好地助推家庭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稳定器”。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以前房前屋后堆满柴草,现在家家门口有花圃。”在吴老家村王庄议事小广场,村民指着由废旧石磨改造的景观小品感慨。作为“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模式的缩影,以农耕文化为特色,用活老物件,通过党员包片、群众参与,累计清理杂物100余处,利用老物件打造微景观10多处。
和美乡风润物无声。大权村郭庄的“议事亭”前,村民代表正用亳州方言讲解垃圾分类新规。这份由群众自发修订的《美好环境维护公约》,将秸秆禁烧、环境保洁等条款编成顺口溜。下一步,该镇将推动“五小园”建设与村家庭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实现“推窗即可见绿,出门便能入园、幸福触手可得”的宜居愿景。
“五小园”激活闲置资源。兑井村蒿庄的观摩点成为观摩团察看的焦点。村民将废弃砖瓦砌成矮墙,利用房前屋后“巴掌地”建成小菜园、小药园50余处。“这些‘五小园’不仅美化环境,每年还能为农户提供不少的收入。”目前,村民自发捐物,建成的村标、议事亭、小广场,已成为村民休闲纳凉、交流沟通的舒适场所、“幸福驿站”,有效拉近邻里关系。
今年以来,牛集镇高度重视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生态宜居自然村建设步伐,镇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捐资捐物,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形成人居环境整治合力。通过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地、废弃“边角地”,引导村民种植果蔬花卉、中药材,将杂乱角落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角”。 (武清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