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走十八里镇千亩菊花种植基地,菊花田泛起白色波浪,菊花飘香,游客们在菊花田里欣赏美景拍照打卡,处处呈现出一派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实践。
生态农业打底,筑牢融合根基。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大力发展药材和特色种养业。春天万亩白芍基地花开如海、灿若红霞,西苑生态采摘园果林硕果累累,生态养殖基地井然有序。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丰富了“粮袋子”“菜篮子”,通过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田园野趣。农业不再是单一的生产环节,而是变成了可看、可玩、可品的综合性产业。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葡萄、猕猴桃、草莓等特色水果种植1000余亩,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民增收。
历史文化赋能,注入融合灵魂。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精心梳理和保护辖区古老的传说、传统的手工艺、陈抟庙、黄连古树等景点,巧妙地融入旅游开发中。文化长廊、农耕展示馆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互动。
乡村旅游引流,激活融合动能。以“生态十八里”为主题,高标准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点。蒋李村等和美乡村示范点村容整洁、景色宜人;齐庄生态农庄特色农家乐和民宿让游客能够慢下来、住下来,深度体验乡村生活。西苑生态采摘园热闹非凡,游客们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绿色水果。围绕“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民俗”的旅游思路,打造了四季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五一”举办的芍花节、菊花节等节庆活动,累计吸引游客15万人次,有效带动旅游收入。
创新机制保障,释放融合效益。为确保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创新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搭建电商平台、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陈光付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