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镇聚焦乡村治理难点堵点,以“党建引领、自治强基、服务提质”为主线,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绘就“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安”的和谐画卷。
党建引领,筑牢治理“主心骨”。始终坚持把党建贯穿治理全过程,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沉在农户家”模式,将全镇划分若干网格党支部,承担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职责。“村里的事,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走”。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施“一村一策”整顿,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带动培育村后备干部,让村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自治赋能,激活群众“源动力”。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创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机制,推广“群众协商议事会”等载体,每月固定时间由村干部带着议题到村民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开小会,让群众对修路、改厕、集体资产处置等事务“说了算”。通过村民协商议事会商定“集体经济承包方案”,盘活闲置资产、土地,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着办”的新格局。
服务下沉,打通惠民“最后一米”。整合民政、医保、社保等十余项服务事项,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在村(社区)设立 “一站式”便民服务站,配备专职代办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推出“代办+上门”服务,为特殊群体代办证件、代缴费用等特殊服务。
科技助力,织密平安“防护网”。在辖区主要路口、重点区域安装高清监控,实现“实时监控、一键报警”。同时,组建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红袖章”巡逻队,与监控系统形成“人防+技防”合力,给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 陈光付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