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依据
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谯城区依据《安徽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30项民生实事安排方案的通知》(皖民生办[2025]2号)、《亳州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2025年30项民生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亳民生办[2025]1号)文件精神,制定2025年30项民生实事实施方案,旨在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
二、制定意义及考虑
当前,谯城区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领域仍存在部分民生短板。通过实施30项民生实事,可有效解决重点人群就业困难、城乡养老服务不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卫生保障薄弱等问题,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我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研判与起草过程
2025年3月12日,相关部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和我区实际,开展调研论证,形成实施方案初稿。
2025年4月9日,广泛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充分吸纳合理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2025年4月24日,经区政府同意后正式印发实施。
四、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30项民生实事,实现以下目标:一是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二是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三是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强化兜底保障作用。四是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五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六是强化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五、主要内容
(一)就业创业领域方面。一重点人群就业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1500元/人一次性求职补贴,覆盖城乡低保家庭、脱贫户、残疾人等群体。累计建成2个线下实体零工市场(驿站),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实现岗位“一点发布、精准送岗”。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850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1900人,新增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1家,争创省级优秀家政服务企业、优秀家政服务人员。二是困难职工帮扶,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等不少于116人次。全区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不低于1650件,诉讼案件比例不低于80%,社会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低于80%,案件结案率不低于80%。
(二)社会保障领域方面。一是城乡养老服务。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1个,农村幸福院18个,公建公营农村敬老院每年补助5万元/个。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的1.3倍,分类资助困难群众医保参保:特困人员全额资助,低保对象定额资助330元,返贫致贫人口300元,监测人口200元。二是困难群体兜底。为3523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包括残疾儿童康复训练(1.5万元/年)、假肢矫形器适配(5000元/人)、辅具救助(1500元/人)及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1000元/年)。为15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优先保障“一户多残”“以老养残”家庭。三是退役军人服务。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225人,通过“四级服务体系”提供临时救助、就业支持等,拓宽援助渠道,强化与民政、医保等部门联动。
(三)教育医疗领域。一是教育保障。通过数据共享精准认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209人次,覆盖高校、中职、技工院校。新增托位400个,实现30%以上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二是健康服务。为1.15万名七至九年级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农村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2.65万人次(宫颈癌2.2万、乳腺癌0.45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超98%,听力筛查率超95%,补助标准120元/新生儿。实施健康口腔行动,为全区(含高新区)3000名6-9岁学龄儿童开展免费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服务,二级医院牙椅数较2021年增加20%。
(四)城乡建设领域方面。一是住房与交通。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个,配合市城管局完成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万个(其中公共泊位2550个),推进“智毫车”智慧停车平台。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7.7公里,解决44个村庄、2.1万人24小时供水问题。治理农村黑臭水体67条,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推广“以用促治、以管促治”模式。整治餐饮油烟、噪声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推广科学高效的恶臭异味防治措施和治理模式。
(五)文化服务领域方面。一是公共文化。建成9个公共文化空间,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每个行政村送演出不少于1场。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0.28万人,参与学习老年人达7.21万人。二是便民设施。建设10个各级最美工会驿站,提供休息、热饭、充电等15项基本服务及优惠餐、电动车充换电等。设立“惠民菜篮子”门店2家,在节假日启动平价销售,鼓励常态化运行。
(六)公共安全领域方面。一是培育“食安名坊”1家,以点带面推动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开展药械妆抽检,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20批次,配合市局完成省药监局部署的药械妆抽检任务,重点覆盖投诉举报高发品种和场所,及时公开抽检结果。
(七)其他民生领域方面。一是残疾人就业。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456人次。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开展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不少于360人。二是公益性公墓。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和管理维护水平。
六、创新举措
(一)创新就业服务:推进“互联网+就业”,实现用人需求“一点发布、职位共享”和求职需求“一键填写、精准送岗”,提升就业对接效率。
(二)智慧化停车管理:利用“智毫车”智慧化停车平台,推进城区公共停车场智慧化改造,打造城市停车“一张网”。
(三)鼓励多元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养老服务设施等建设,引导工会驿站提供多样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民生服务格局。
七、保障措施
(一)责任落实。明确各牵头单位职责,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清单管理,确保各项任务有人抓、有人管。
(二)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统筹整合类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项目建设和运营资金需求。
(三)监督考核。建立督查调度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开展绩效评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重点督办,确保民生实事按时高质量完成。
(四)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民生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解读机关:谯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解读人:区民生办魏舒婷
联系方式:0558-552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