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科学”为引领,提升审计现场工作效能。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在审计进点前,做深做细审前调查,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评估,精准识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现场审计有的放矢;科技强审,智慧赋能,积极推广运用大数据审计、智能化审计工具等现代审计技术方法,通过数据建模、关联分析等方式,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发现疑点、评价判断、评价分析的精准度和效率。
二是 以“规范”为准绳,严守审计现场工作底线。规范程序,依法审计,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开展现场作业,确保从审计通知、取证、底稿编制到报告征求意见的每一个环节都程序合规、手续完备;规范标准,统一尺度,建立健全审计现场操作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统一问题认定口径、证据收集标准、工作底稿格式和质量,确保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减少主观随意性,提升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比性;规范行为,廉洁自律,加强审计现场廉政风险和保密风险管理。
三是以“强管理”为抓手,夯实审计现场工作基础。强化人员管理,明确审计组内部职责分工,落实分级负责制,加强现场培训与业务指导,激发团队合力;强化质量复核,建立健全审计现场多级复核机制,对审计工作底稿、证据材料、问题定性等进行层层把关,确保每一个审计事项都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证据确凿、程序合规,将质量隐患消除在现场阶段;强化沟通协调,加强审计组内部、与被审计单位以及与审计机关内部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信息畅通,争议事项得到及时研判和解决,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高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