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3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11-07 15:54
信息来源:谯城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谯农〔2025〕110号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34号
委员提案的答复
王素勤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抓好主要农产品和关键节点供给,有序地开展农业生产,协调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全区农业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您在提案精准聚焦农业产业发展薄弱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可行的建议,对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谯城区农业农村局目前实施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以高标准农田项目为主,通过路、井、桥、电等措施,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目前已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84万亩,占全区的82.1%。自2023年开始,省厅开始下达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提升建设任务,对以往建设的项目区进行改造。目前谯城区已实施提升改造项目4.5万亩,2025年计划实施1.5万亩,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清单控制价编制。后期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根据任务数,逐步推进其他地区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和提升。
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区农业农村局配合环保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排查,系统谋划、动态监管、长治久清”的原则,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一是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持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有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二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与厕所革命、农房改造等有效衔接,提高信息化监管能力。三是加强农业污染治理。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处置体系。
三、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关于化肥减量方面。2025年按照省市科学施肥增效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化肥减量肥增效各项工作,持续减少化肥使用量。制定了《谯城区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工作实施方案》《谯城区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实施方案》《谯城区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三新”集成推进县实施方案》《谯城区2025年夏种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谯城区化肥施用定额制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全区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目标和技术路线。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已完成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32.9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6.93%。2024-2025年度在十河镇开展小麦肥效试验4个,落实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1个、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试验1个,新型肥料利用率试验1个、机械施肥试验1个,小麦作物的化肥平均利用率达43%以上,4个玉米肥效试验正在实施中。在大杨镇、城父镇、双沟镇、十河镇和赵桥乡等建立科学施肥增效示范片5个,示范面积1万亩。落实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面积3万亩次。制定发布小麦施肥配方6个,发放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4万份,并推广应用“谯城测土配方施肥”公众号。组织开展科学施肥技术培训会7场次,培训人员700人次以上。推广大豆接种根瘤菌剂任务面积6万亩,通过生物固氮措施,减少氮肥使用。
关于农药减量方面。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开展小麦、玉米等病虫害防控技术等各类技术培训会8期约720人次,进行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统防统治等宣传报道18期次,派出技术指导128人次指导农户约660人次,指导农户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提高农户科学安全用药和农药减量使用意识。同时在全区范围内设置5台智能物联网病虫测报灯,加强病虫监测预警,从而达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进而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四、推广绿色防控。制定印发《谯城区2024-2025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谯城区2025年秋季粮油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等技术文件,指导农户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大力推广健身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等主要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和性诱捕技术。2025年全区共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片31个,其中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片20个,核心示范面积20000亩,辐射示范带动面积200000亩;玉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片6个,核心示范面积6000亩,辐射示范带动面积60000亩;大豆绿色防控示范片5个,核心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示范带动面积50000亩。
五、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为确保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蔬菜质量和农药残留检测体系,各乡镇建设农产品安全监管站,配备了蔬菜、畜牧、水产快检设备和专职检测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工作。区级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工作,全区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任务3060个批次,1-6月全区完成定量检测抽样1074个批次,其中种植业1054个批次,养殖业20个批次。
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加强“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宣传,指导经营主体做好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2025年上半年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8个产品,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有7家,19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17个,特色农产品2个,为推进蔬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七、深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培育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打造粮油、中药材、白酒、“药食同源”等优势主导产业链。2024年度我区荣获安徽省农产品加工10强县。累计建成安徽省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10家。2024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78亿元,增速6.5%,位居全市第一。现已初步形成五得利面粉、占元面粉、三利面粉3家企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了以谯郡食府、捷正食品、正益牛肉、福派园食品、古井科技有限公司、一闻香食品、一盒酥食品、米自恋食品、钟点工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绿色食品加工集群;形成以济人药业、协和成药业、沪谯药业、永刚饮片、华佗国药等企业为龙头的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加工企业集群;形成了以方敏药业、芳香苑、青春塘等企业为龙头的花茶产业集群;形成了以金不换白酒集团、五领洞藏酒业、板桥酒业等为龙头的白酒产业集群。发展“药食同源”滋补菜肴产业集群。围绕传统特色菜肴,推动代表性美食“工业化生产”,支持安徽谯郡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亳城古道养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牵头制定一批“药食同源”预制菜标准,打响一批“药食同源”预制菜品牌。
八、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育行动,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带头人为对象,开展头雁培训,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产品流通人才队伍。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支持组织跨区域学习,拓宽发展思路,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农业领域。
谯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8月5日
单位联系电话:0558-5522123
办复类别:B类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督查考核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