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信息及应对】国庆中秋假期和10月份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风险预警
发布时间:2025-10-11 09:24
信息来源:谯城区观堂镇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安全生产情况 (一)形势分析
10月正值国庆、中秋长假,群众出行、旅游和节庆活动密集,人流、物流、车流增加。同时秋高气爽,生产建设进入旺季,叠加冷暖交替、昼夜温差影响,安全风险交织叠加。
(二)防范重点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伴随国庆长假、中秋佳节以及秋收秋种的到来,返乡探亲潮、旅游出行潮叠加,道路交通迎来人流和车流高峰。高速公路重要枢纽、进出城道路路口、景区景点附近、骑路逢集路段等极易拥堵,安全风险增大。要紧盯“两客一危一货一面一校”、农用车、旅游包车、过路重型车等重点车辆,严查节日期间“三超一疲劳一酒驾”、非法营运、违规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要提前研判路情路况、完善预案,加强急弯陡坡、集市街道、临水临崖、交通设施不全等重点路段和易拥堵高峰时段的管控,及时发布交通事故和拥堵信息。强化节日期间恶劣天气道路运行监控力度,及时检修维护受影响的路面和交通设施。持续加强违规流动加油车执法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二是文化和旅游安全风险。假期期间,各类场馆、景区景点、演出展销、网红打卡地成为群众休闲娱乐重要目的地,相关区域车辆进出暴增、设施使用频繁、临时摊位增多,部分游客和工作人员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不足、操作不规范等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各场馆、景区管理单位要关注和控制客流量,畅通消防疏散通道,严防拥挤踩踏;加强巡查和引导,提醒游客安全文明游览;“拉网式”排查大型游乐设施和特种设备目录外的游乐设施,尤其要突出各类游客运载工具、游乐场、水上游乐设施以及危险性质较大的滑道、滑索、玻璃栈道、吊桥、低空、高速等项目的隐患排查和监管,加固护栏护具、配齐救援装备。属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红打卡地动态摸排和服务监管,阻止群众到未开放的景点和未开发的危险区域游玩。加强展销会场、灯光舞台、高空演出等临时搭建设施安全监管,防范坍塌、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踩踏等风险。
三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10月份是生产建设施工黄金期,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各类项目加快推进。基坑开挖、模板支撑、起重机械安拆、脚手架拆装等容易因管理缺失、违规操作、维护不到位、大风天气强行施工等情况发生坍塌、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要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隐患排查和监管执法,强化对非法转包、临时用工等治理。同时要加强农民自建房、房屋维修装饰、户外广告和空调路灯安装、市政维护管养等“小散工程”动态监管。
四是工贸和危化领域安全风险。节假日前后员工身心状态易波动、企业管理层易松懈麻痹,“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易反弹,节前停工停产、节中值班值守、节后复工复产等工作落实不到位易造成安全隐患。秋季部分企业订单量增加,超负荷生产、从业人员岗位流动交接等也易造成安全事故。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监督检查,加强节日期间巡检和设备运行维护,确保生产设备、安全附件、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有效投用,加强检维修作业、动火和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管理管控,落实节后复工复产隐患排查整治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五是农业领域风险。秋粮采收受持续降雨影响进度缓慢,降雨间歇和天气好转后集中收运、加工、储存各环节风险叠加。农机作业时间紧、盲区大、故障多,要加强机具安全检查,行驶转移要遵守交规,在田作业注意周围人员、管线、杂物和地面落差,夜间注意警示照明。农产品初加工企业要分析安全风险,深入排查装卸、进料等重点环节隐患,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仓储企业要密切监测温度湿度,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各涉农单位要加强畜禽养殖、屠宰企业(场)锅炉、高压容器和液氨存储设备等特种设备以及用火、用电、用气和消防设施的排查,严防小火亡人事故;加强化粪池、储存池、沼气池、污水处理池、粮仓、料仓等,以及屠宰场建设的污水管道、污水处理池、窖池(坑)、冷藏库、保鲜库等的监管,严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六是燃气和消防安全风险。节日期间超市、商场、饭店、小吃摊点等场所用火用电用气增多,物流仓库货物堆积和周转量大,增加火灾负荷。燃气使用场所操作人员因操作不当或使用不合格灶具可能导致泄露爆燃风险。秋季温差变化,燃气管道、接口可能老化受损导致泄露。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老城区、出租屋、酒店民宿、“九小场所”、物流仓储、“厂中厂,园中园”、文博单位、秸秆堆场等重点部位消防安全检查,全面整改燃气和电器线路老化、超容量及乱堆乱放易燃物等现象。饲料厂、面粉厂、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要落实防静电措施。持续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和电动自行车“全链条”专项整治,消除群众身边隐患。落实开展燃气安全整治,聚焦商住混合体、餐饮场所、老旧小区,以及农贸市场、小商铺、小吃摊点、药材烘干加工等使用瓶装燃气的场所,督促燃气企业落实入户安检,抓好泄漏报警装置配备和安全使用指导。居民外出要做到“人离、电断、火灭、气关”,严防家庭火灾。
七是其他领域风险。加强新能源充电站、电化学储能站、外卖骑手、平台经济、旅游新业态、休闲农业、月子中心、校外培训机构、风力和生物质发电厂(建设项目)、各类市场、物流园区等职能交叉和其他新行业新业态新领域的安全监管。开展自装电梯、升降机、起重机等简易升降设备和起重设备专项整治。抓好节日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测。强化煤矿水患监控,加强供电、排水以及提升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突出对涉氨制冷、粉尘涉爆等企业的风险排查治理。持续抓好物流园区、经营性自建房、医疗卫生、福利机构、多合一场所、校舍、食堂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 二、自然灾害情况 (一)形势分析
预计10月份全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偏多2成以上。预计有4次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1—3日、8—10日、12—14日、22—24日。受冷空气影响,预计10月1—2日全市大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累计雨量普遍在30~70毫米,呈北多南少分布。
(三)防范重点
一是做好假期期间强对流天气防御。国庆期间全市多阴雨,特别1—2日降雨明显并伴有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正值群众出行高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城乡易涝点、施工工地、地下空间、涉水景区、下穿立交、隧道等高风险区域隐患排查,提前预留物资和机械,及时排除积涝、处置险情。关注强对流天气对城市运行、交通、旅游、秋收、高空和水面作业等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临时建(构)筑物、户外广告牌、景区景点设施等除险加固和事后清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和交通实况推送,落实“叫应”机制,必要时采取“关停撤”等措施。
二是防范极端天气风险。做好大风天气临时构筑物、户外招牌、农业设施等除险加固。远离高空坠物威胁区,适时停止水上高空室外作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10月暴雨、雷雨等极端天气仍可能出现,要继续落实“1311”防汛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和直达本地区本领域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冷暖空气活动交替频繁,公众需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三是防范森林火灾风险。秋季大风降温天气增多,加速草木凋零凋落,森林火险等级攀升。野营游玩、秋收农事、生产生活用火明显增加,要关注天气情况和火险等级变化,注意森林、公园、道边林木防火,严格控制火种,加强巡护巡查和防火宣传,从严处罚违规用火行为,做好扑救机具准备。 三、防范要求 各地要深入分析国庆中秋期间和第四季度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落实工作责任、精心安排部署、下沉监管力量。各级公安、卫健、应急、消防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信息沟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重要岗位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保证第一时间电话报告,加强书面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做好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准备,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科学高效稳妥处置事故灾害。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