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机电信息工程学校2025年秋季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为引领,紧密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1. 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教学流程,确保教学秩序井然,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提升20%。
2. 教学质量: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数量增长20%,期末考试专业课程合格率达到80%以上,优秀率达到20%以上 。
3. 教师发展:每位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或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培养5名校内专业骨干教师,新增2名教师获得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4. 课程建设:开发2 - 3门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推进1 - 2门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5. 校企合作:新增1-2家稳定的合作企业,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学生比例达到在校学生总数的1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要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环节的具体标准和流程,制定详细的教学常规检查细则和评价标准。
2. 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建立健全教学巡查制度,安排专人每日巡查课堂教学情况,重点检查教师到岗、授课状态、学生出勤及课堂纪律等;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不定期进行抽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对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跟踪督促整改
。
3. 规范教学文档管理:加强对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日志、听课记录、学生成绩册等教学文档的管理,要求教师及时、准确填写各类教学文档,定期进行归档保存,确保教学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 组织教师培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邀请企业专家、职教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和培训,内容涵盖专业技能、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职业素养等方面;组织各类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
2. 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
3. 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了解行业企业最新技术、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升级等项目,将企业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
(三)深化课程改革
1. 优化课程体系:对接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加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
2. 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选择部分专业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合一;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设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
。
3. 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产业需求,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
(四)加强校企合作
1. 拓展合作企业:积极与行业企业沟通联系,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合作企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加强与本地知名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
2.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完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实习实训教学质量
。
3. 开展企业项目合作: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共同承担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等项目,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争取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如捐赠教学设备、设立奖学金等,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
(五)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1. 建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涵盖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果、企业评价等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生评教、同行互评、领导评价、企业评价等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
。
2. 加强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定期组织教学质量分析会,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3. 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职业能力;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及时跟踪和帮扶
。
四、行事历
第1周 9.1 - 9.5
1. 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授课进度表。
2. 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计划、教案等)。
3.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介绍学校规章制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
第2周 9.8 - 9.12
1.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研讨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 。
2.开展课堂教学巡查,了解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情况。
第3周 9.15 - 9.19
1. 组织开展校际公开课和观摩课。
2. 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或开展专业指导。
第4周 9.22-9月27
1. 开展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反馈,督促教师整改存在问题 。
2.组织教师参加校外教学培训或研讨会(根据培训安排)。
第5.6周 10.1- 10.12
1. 组织教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研讨。
2. 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或开展专业指导
。
3.各专业开展技能竞赛筹备工作。
第7周 10.13 - 10.19
1. 开展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作业批改、教学日志等)。
2. 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3.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认知实习(部分专业)。
第8周 10.20 - 10.26
1. 各教研组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组织教师听课评课
。
2. 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如教学设计、说课等)。
3.与合作企业洽谈订单班合作事宜,签订合作协议。
第9周 10.27 - 11.2
1.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教学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2.开展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活动。
3.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中期检查与评估。
第10周 11.3 - 11.9
1.进行期中考试命题、考试安排等相关工作。
2.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与交流活动。
3.开展第三次教学常规检查(听课记录、辅导记录等)。
第11周 11.10 - 11.16
1.进行期中考试。
2.开展教师企业实践中期检查与交流。
3.各专业组织技能竞赛初赛。
第12周 11.17 - 11.23
1. 期中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技能竞赛(根据竞赛安排)。
3.开展教学质量同行互评活动。
第13周 11.24 - 11.30
1. 开展第四次教学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教学进度执行情况。
2.组织教师参加行业技能培训或认证考试(根据教师需求)。 3.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或课外实践活动。
第14周 12.1 - 12.7
1. 开展期末教学工作安排与部署。
2. 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
3.推进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关工作。
第15周 12.8 - 12.14
1. 开展期末教学资料整理与归档工作
。
2. 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如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
3.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第16周 12.15 - 12.21
1.组织期末考试命题、考试安排等相关工作。
2.开展第五次教学常规检查,检查期末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3.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教学研讨活动,总结本学期教学经验与不足。
第17周 12.22 - 12.28
1. 进行期末考试。
2. 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统计评价结果。
3.开展校企合作年度总结与交流活动。
第18周 12.29 - 1.4
1. 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与上报,办理学生成绩查询等相关事宜。 2.组织教师撰写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3.开展教学设备设施检查与维护,为下学期教学做好准备。
第19周 1.5 - 1.11
1.召开教务处工作总结会议,总结本学期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2.开展教师年度考核相关工作。
3.组织学生开展假期安全教育与离校相关工作。
第20周 1.12 - 1.18
1. 整理教务处档案资料,完成本学期档案归档工作。
2. 开展下学期教学任务安排与教材预订等准备工作。
3.教师假期培训安排与通知(根据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