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产情况
(一)形势分析
7月汛期暑期叠加,高温、强降雨、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安全防范工作进入关键时期。
(二)防范重点
一是交通运输安全风险。暴雨、高温等恶劣天气,道路标识标线、警示灯、护栏、分隔带等破损脱落或设置不全,违规违法驾驶等,易增加交通事故风险。暑假期间进出城道路、高速公路、车站、景区景点周边等车流压力增大,要分析旅客流量、流向特点,提高路面见警率。对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长时间在户外高温环境作业人员应加大关爱力度,防范中暑和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紧盯“两客一危一货一面一校”、网约车、公交车、渣土车、农村电动三轮车、过境重型车、旅游研学包车等重点车辆,加强高速公路、临水、骑路逢集、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管控力度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酒驾等重点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劝导。要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管控,从严打击非法渡运、运输等违法行为。
二是消防火灾安全风险。夏季高温,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违规动火、消防通道被堵等增加火灾风险。要深入推进人员密集场所“小火亡人”专项整治,紧盯商超、医院、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突出城乡结合部、高层建筑、“厂中厂”“园中园”企业厂房、仓库、冷库、快递物流、经营性自建房、电商直播“九小场所”、出租屋、校外培训托管机构、文博建筑等薄弱环节,全面排查整治消防隐患。深入开展动火作业、电动自行车、畅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整治,推进电焊机“加芯赋码”,全面整治违规电气焊、电路老化、占用消防通道、封闭安全出口等风险隐患,严禁电瓶车非法改装、室内停放或充电、飞线充电。加大暑期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检查。
三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加高空坠落和基坑坍塌等建筑施工风险;带病违规施工极易引发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窒息、爆燃等安全事故。要重点加强起重设备临时用电、模板工程、脚手架、高空作业、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密闭空间、消防等方面的风险管控。加强农民自建房、房屋拆除维修、装饰装修、市政维护管养、户外广告和空调路灯安装拆除等“小散工程”监管,动态整治。高温期间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确保户外作业工人身心健康。
四是防范危化品和有限空间风险。夏季高温,储存、运输、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压力容器不及时维护检修极易破裂、爆炸,部分危险化学品受热分解、挥发,形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此外,高温环境下化粪池、沼气池、发酵池、污水管道、地窖、地坑等有限空间也易积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引发中毒窒息、爆燃事故风险高。要强化执法检查,督促涉危化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压力容器排查检修,做好危险物质及其储存装置通风降温工作,严禁暴晒。督促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单位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工作要求。
五是防范汛期城市运行安全风险。深入分析研判汛期城市建设、运行等面临的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牢牢守住水电气网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城市生命线安全。重点要立足防御极端暴雨,组织对下沉式建筑、泄洪通道、排涝管渠泵站、涵闸、排水管网等设施管理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积极采取疏浚措施。要组织开展城市各类隧道、涵洞、车站、机场等枢纽和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排查,及时清除影响排水、行洪障碍,在下沉立交、路面井盖、内涝黑点设置警示标识,对大型广告牌、公交站亭、路灯等市政公用设施及时检查加固并派专人巡回检查。
六是防范暑期居家和旅行安全风险。持续抓好青少年防溺水工作,加强水域安全排查整治,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和救护装备落实日常巡查,妥善应急处置,形成严密的防溺水工作责任网暑期进入旅游旺季,文旅部门要加强各类景区景点、网红打卡点文旅活动、促销展览等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临河亲水型景区要加强游客管理、做好防滑拦护措施,防止游客拥挤、滑倒、踩踏溺水等情况发生。广泛宣传汛期灾害性天气应对和暑期居家、旅行、交通安全知识,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重点人群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七是防范其他安全风险。开展自装电梯、升降机等简易升降设备专项整治。强化煤矿水患监控,加强供电、排水以及提升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对存在淹井可能的果断撤出人员。持续抓好工贸企业、物流园区、经营性自建房、医疗卫生、福利机构、多合一场所、学校食堂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突出对涉氨制冷、粉尘涉爆等企业的风险排查治理。持续抓好医疗卫生、福利机构、娱乐场所、校舍、食堂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新业态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
二、自然灾害情况
(一)形势分析
预计7月全市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持平或略偏多。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1~2℃,高温日数偏多,全市最高气温37~39℃。7月全市有3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9日-11日、16日-18日、24日-26日。
(二)防范重点
一是汛期洪涝灾害风险。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开展河道堤防、低洼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景区景点、农家乐、建筑工地、沿河道路、桥梁、渡口、隧道、地下空间、下穿立交等防汛隐患排查整改。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高效运行“1311”应急指挥体系,开展联合值守,严格落实防汛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开展应急排涝和清沟沥水,落实“关停撤”措施,强化受威胁人员转移避险,注意管控次生灾害。
二是雷电大风灾害风险。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监测,及时发布、扩散和接收预警预报信息。建筑工地、景区景点要及时按照预警停止高空、水上作业、户外游乐:赛事活动等。做好大风天气临时构筑物、户外招牌、农业设施、楼顶设施等除险加固,落实好防风安全措施。雷雨天气要注意关闭门窗,远离高处(如楼顶)和高空坠物威胁区,避免露天使用手机、树下避雨等。
三、防范要求
严格执行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人员在位、信息畅通、指挥高效、协调有力。公安、应急、消防、卫生健康、各级党委政府值班室等有关单位要加强信息互通,快速、准确、详实报送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信息。做好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准备,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科学高效稳妥处置事故灾害。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