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赵桥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赵桥乡 > 卫生健康
索引号: 113416020031663058/202501-00030 组配分类: 卫生健康
发布机构: 谯城区赵桥乡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健康科普】冬季进补,中医让您远离痛风的“刻骨之痛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1-24 发布日期: 2025-01-24
索引号: 113416020031663058/202501-00030
组配分类: 卫生健康
发布机构: 谯城区赵桥乡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健康科普】冬季进补,中医让您远离痛风的“刻骨之痛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1-24
发布日期: 2025-01-24
【健康科普】冬季进补,中医让您远离痛风的“刻骨之痛
发布时间:2025-01-24 17:45 信息来源:安徽卫健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物中高嘌呤脂肪、蛋白成分的增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所增长,趋势呈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尿酸血症不仅可以引起痛风,还会带来肾损害、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诸多危害,不可忽视。

中医眼中的痛风,属于痹证的一种,它的发病不仅与风、热、寒、湿、瘀之邪停留肢体关节有关,还与过食肥甘厚味、酒热海腥等发物,导致湿热痰浊内生有关。

中医痛风发作主要有四大原因:

1.湿热: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导致体内湿热积聚,湿热壅滞经脉,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痛风。

2.痰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当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肺不能通调水道,正常排痰时,痰浊会在体内积聚,阻碍气血运行,诱发痛风。

3.气滞: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都会导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形成痛风。

4.其他因素:如遗传,痛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及年龄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痛风。

除了上述中医理论中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也可能影响痛风的发生和发展: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痛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痛风家族史的人,患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年龄和性别: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痛风,而中老年人患病的几率也较高。这可能与男性激素、生理机能的变化以及肾功能的衰退有关;

生活习惯:长期熬夜、饮酒、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以及肥胖症、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都可能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

尿酸与痛风息息相关

痛风本质上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它主要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于中医而言,即与肝脾肾功能相关。因此,中医认为调理痛风、高尿酸血症需要肝脾肾同调,在代谢和排泄方面及时处理好,避免淤积体内,引起痛风发作。

秋冬季寒邪易入侵,为能抵御寒冷,增加身体所产生的热量,人们会选择在冬天大补,不自觉的增加吃肉次数,喜欢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高脂肪、高热量和高嘌呤饮食无疑给痛风患者带来负担,从而导致病情发作。如何预防尿酸飙升、痛风急性发作?除了穿衣防寒保暖(尤其手足膝踝关节)饮食忌口高嘌呤食物(尤其是火锅、啤酒),还要多喝水、少熬夜、适度运动、控体重。此外,不妨试试以下调理小招,可起到缓解症状、预防复发的作用。

1、食疗养护

适量食用山药、莲子、扁豆、芡实、冬瓜、藕片等,有利于调理脾胃、祛湿排酸。这里推荐3款食疗方。

薏仁山药粥薏苡仁3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煮粥。分2次食用,每日1剂功效: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山药补脾益胃,补肾涩精;粳米补气健脾,养阴生津。三物合用具有健脾补肾、益气祛湿功效,适合高尿酸血症、痛风慢性期。

冬瓜薏苡仁豆腐汤豆腐50g,冬瓜100g,香菜10g,薏苡仁9g汤。功效:薏仁的主要是利水消肿、健脾去湿,冬瓜性味甘寒,具有良好的清热利尿、生津解毒,有助于排除体内的尿酸,而且热量较低,非常适合痛风合并肥胖的患者。搭配一下豆制品还能够补充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适用于痛风湿热证。

茯苓玉米须代茶饮茯苓3~5克、干玉米须5~10克亦可煮水,代茶饮。功效:茯苓能益脾和胃,渗湿利水;玉米须能利尿消肿,平肝利胆。二者合用具有利水消肿、清热除湿功效,适合痛风慢性期、高尿酸血症的辅助调治。

2.中药外敷

用法:取侧柏叶35克、大黄35克、黄柏18克、薄荷18克、泽兰18克、醋延胡索9克,将上药共制细末,用热开水加蜂蜜调成膏状,涂在塑料膜上,厚度1~2cm,包裹关节肿痛处。每日1~2次,每次2~3小时,5次为1疗程。侧柏叶、黄柏、大黄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主药。泽兰活血消肿,薄荷疏风散热,延胡索活血止痛。上药合用具起到活血逐瘀、消肿止痛功效,适合痛风急性期。

3.穴位按揉

做法: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昆仑内庭涌泉穴等穴,给予指揉法。按揉时约每穴2~3分钟,每日1~2次,亦可用艾条灸疗上述穴位。按揉穴位可起到清热利湿、化痰通络、补益肝肾之效,适合高尿酸血症、痛风慢性期的辅助调治。

4.中药泡脚

做法:牛膝、金银花、薏苡仁、蒲公英各30克,土茯苓50克,伸筋草、鸡血藤、透骨草、皂角刺、川芎各20克,五加皮、枯矾各15克。中药煎煮后,取药汁倒入足浴桶中进行足浴,每天1次,每次30分钟。具有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痛风的调理,需要打持久战,不管是足浴、敷药还是食疗,都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会达不到理想效果。希望患有痛风的朋友,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减少痛风发作的几率。

最后提醒大家,痛风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管住嘴,迈开腿,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治疗。(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