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镇 2024 年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情况报告
中共亳州市谯城区委、谯城区人民政府:
2024 年,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我镇全面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本年度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体系与制度建设
1. 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河长职责,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总河长,主要河流分别由镇班子成员担任镇级河长,流经村的村干部担任村级河长,实现全镇河流河长全覆盖。同时,设立河长制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河长制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修订和完善河长制相关工作制度,包括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问责与激励制度以及验收制度等,确保河长制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开展。
(二)河长履职情况
1. 各级河长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规定的巡河频次开展巡河工作。镇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1次。截至目前,全镇河长累计巡河414次,其中镇级河长巡河12次,村级河长巡河402次。
2. 河长在巡河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涉河问题并上报整改,如河道垃圾倾倒、非法采砂、河岸违建等。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河长制办公室,由河长制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共同解决。
(三)水污染防治
1.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对全镇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全面排查,建立了入河排污口台账,明确了排污口的位置、排放方式、等信息。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2.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对限养区和适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配套建设了污染防治设施。同时,协助养殖户消纳粪污,建立详细粪污转运台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
(四)水环境治理
1. 加大河道整治力度,组织开展了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今年共清理河道3公里,清理淤泥,改善了河道行洪能力和水质状况。加强河道垃圾清理,建立了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定期安排保洁员对河道清理,每天对河道进行巡查保洁,确保河道水面清洁、无垃圾漂浮物。
2.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在河道两岸种植水生植物,增强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五)监督考核与宣传教育
1. 建立健全河长制监督考核机制,制定了河长制考核办法,将河长制工作纳入镇对村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对各级河长履职情况、河长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2. 加强河长制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成效。在镇政府网站、村委会宣传栏等开设河长制专栏,及时发布河长制工作信息;组织开展河长制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庄等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河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
河长制工作涉及河道整治、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上级单位进行河道清理后,后期维护仍然需要大量经费,目前我镇财政资金有限,导致一些河道治理后维护不佳,影响了河长制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
虽然通过宣传教育,部分群众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一些群众对河长制工作认识不足,存在向河道倾倒秸秆、污水偷排等现象,给河长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部门协作有待加强
河长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环保、人居环境、畜牧等多个部门协同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够紧密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宣传教育
进一步加大河长制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通过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设立环保奖励基金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河长制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部门协作
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环保、农业、畜牧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河长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对涉河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三)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
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持续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各级河长履职情况的监督考核,确保河长制工作取得实效。
总之,2024 年我镇在河长制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河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提供有力保障。
五马镇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