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03号
委员提案的答复
贾翠婷、朱景莉等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与保护的提案》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区教育局始终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持续推进“关爱工程”建设,联合区民政局、区关工委及社会组织,不断完善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保护。
一、全面落实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严格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资助程序,保障资助款项落实到位。2023年度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发放资助资金1940万元,资助学生30583万人次。
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谯城区高站位推动、全覆盖包保、高效率帮扶,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力度,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到位。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作出部署安排,发动区直机关以及村两委干部,对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全覆盖实施“牵手行动”;在市级层面,由古井集团出资500万元,筹备成立市儿童关爱基金,重点用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帮扶救助。
二是摸清底数,精准包保到位。依托村委会,逐户排查辖区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信息档案和结对帮扶名单,每月动态调整,落实精准包保。
三是定期走访,关爱帮扶到位。严格落实牵手人季度随访、假期集中走访以及重点时段巡查制度,开展法律知识、防溺水、防侵犯等安全知识宣传,提供困难帮扶、亲情关爱、心理辅导等关心关爱服务。区民政局实施“未保驿站·快乐成长”留守儿童关爱项目,为留守儿童“点亮微心愿”“点亮梦想”“点亮七彩童年”,联合民进谯城区委会等民主党派组织以及谯城区志愿者协会等爱心组织,赴包保联系点,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应急知识宣传和关爱帮扶活动。区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妇联、共青团等单位发挥各自优势,有效链接资源,对牵手对象进行防侵权侵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
四是强化督查,考核问责到位。谯城区将留守儿童关爱作为教育督导内容之一,确保关爱对象“不漏不错”、结对帮扶“真包实保”“两讲一送”扎实有效。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地方党委政府,牵手人走访关爱特别是防溺水宣传不到位的,及时通报批评,造成留守儿童溺亡等安全事故的,严肃处理包保责任人,以严的纪律保障留守儿童生命健康安全,全区无1例留守儿童溺亡事件。
三、构建留守儿童保护阵地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担负着教育保护主战场的重要职责。各乡镇、街道、村委会依托辖区学校,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一是认真落实“12345”工作法。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是建立“一人一档”(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联系方式);“2”是打造“两支队伍”(社区志愿者、班主任或教师);“3”是开展“三个一”活动(教师对留守儿童:一天一个微笑、一周一次沟通、一月一次家访;家长对孩子:一周一次电话、一月一次视频、一学期一次相聚);“4”是关注“四个维度”(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安全上);“5”是成立“五人小组”(2名普通学生、1名留守儿童、1名爱心家长、1名教师)。
二是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学校合理安排任课教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使教师成为留守儿童学习指导者、生活、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关注者、疏导者,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并定期不定期举行留守儿童座谈会,开展家访,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同时,要求每学期开展家访学生数要达到班级学生总数的二分之一,跟踪问题学生辅导达到三次以上,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载。带领留守儿童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两次以上。
三是落实部门联动机制。教育、宣传、文明、网信、公安、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积极配合,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指导和监督家长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全面履行家庭教育义务,减少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引发孩子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通过印发一封信、开展大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加强与家长联系交流,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家长识别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亲情电话”“亲情视频聊天”,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或电话视频,每月与班主任、科任教师联系一次,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也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是落实全过程育人机制。落实五育并举,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双减”落地,切实减轻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深入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广泛开展普及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美育实践活动。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品质。加强思想引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思政教育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立足“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红色课程,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劳动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戏曲、书法、国画、中华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及生命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等,引导学生养成崇德向善、文明健康、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好习惯。
五是落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制度。依托各学校心理辅导室、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实施针对留守儿童面对面心理服务。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等,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改变看问题的方法,健全人格。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教师或志愿者等,面向学生和家长,到辖区内中小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会,每学期每校至少一场,实现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覆盖。结合中高考、开学季等时间节点,以“青春自护”“中高考减压”“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为抓手,面向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结对帮扶等活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每学期开学初,各中小学必须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筛查,覆盖率100%。对高风险学生以及单亲、留守、失管等特殊群体学生跟踪随访,及时掌握家庭、思想、生活和学习各方面情况,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建立个人心理档案。特别是在中招高考等关键时间节点,积极做好心理测试、心理引导和一对一咨询服务等工作,提高学生抗压和受挫能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六是选树留守儿童先进典型。各学校积极发掘优秀的留守儿童代表,寻找留守儿童多才多艺的一面,宣传报道留守儿童积极阳光、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培养留守儿童积极阳光的心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创新留守儿童关爱举措,凝聚留守儿童关爱力量,营造“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的关爱氛围。
再次感谢你们对谯城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继续关注我区教育工作,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亳州市谯城区教育局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