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04号
委员提案的答复
李雯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区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形成我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作体系,即“打造一支专业队伍、巩固两个教育阵地、构建三级预防机制、明确四个工作重点”,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打造一支专业队伍
(一)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目前全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登记在册592人,区教研室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我区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班主任、骨干教师、团队干部、德育工作者进行轮训。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组织了团队辅导、沙盘实操等两期心理咨询基本技能专题培训班。从2023年11月24日到2024年1月2日,针对心理普测检出学生的心理干预,每校安排3-4名共200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分6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
二、巩固两个教育阵地
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抓好学校、家庭两个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一)各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学校。我区印发了《关于深化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积极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要求学校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办好家长课堂,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二)区教育局建立家庭教育专家库。全区各学区中心校、区直学校每校至少1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引入市级家庭教育指导专家,目前入库指导专家69人。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巡回讲座。2024年以来,我区组织心理专家进校开展巡回讲座33场次,受益家长、教师和学生超过1万人次。
三、构建三级预防机制
(一)强化平台建设,构建完善三级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我区依托亳州二中成立了谯城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各乡镇(街道)学区中心学校和区直学校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基层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辅导室),建立分级服务平台和分级管理模式。
(二)完善预防机制,明确心理健康三级预防体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必须全面抓好预防工作,我区明确要求各校建立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五育并举,落实“双减”,课后服务,研学旅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强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二级预防主要面向心理与行为高风险学生,通过访谈、心理疏导等,完善校领导参与的包保网络,及时进行科学干预;三级预防主要面向心理障碍与危机学生,加强医教协同,与市人民医院精神医学科进行长期合作,发现心理障碍与危机学生,及时进行转介,并配合医院全程做好跟踪服务。
(三)加强排查发现,构建心理健康三级发现预警机制。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个人”三级发现预警机制,班主任每周、每月要访遍学生寝室,常态化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年级组每月召开学生心理状况研判会,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好同伴关心关爱。
四、明确四个工作重点
我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牢牢抓住四个重点即强化制度保障,规范课程开设,做实心理普测和织密包保网络。
(一)强化制度保障。 区委区政府印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区教育局印发《关于深化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我区教育质量提升“二十五项行动”、五育并举和思政建设重要工作内容,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职称评聘纳入思政课教师系列,在评先评优等方面与班主任同等待遇,从制度上强化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程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规范课程开设。各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编入学校课表,中小学按照每2周不少于1课时落实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各校结合班队会统筹安排,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要求。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纲要》要求,各校将防控近视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每月以班级为单位安排一学时健康教育课,通过学科教学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沉迷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等不良行为对眼睛健康的危害,培养学生爱眼、护眼、预防近视的健康意识。
(三)做实心理普测。心理普测是加强源头防控的重要途径。全区各校每学期初安排一次心理健康普测。2024年春季学期在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全区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全面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四)织密包保网络。学校对日常观察、心理普测、家校沟通、医教对接等多渠道摸排出的心理问题学生建立清单,落实专门人员进行帮扶,实行闭环式管理,定期调度推进,分类制定辅导方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建立包保网络,实行清单式管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将不断探索、敢于创新,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体,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亳州市谯城区教育局
2024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