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文旅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区文旅体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谯城实际,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稳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打造乡村特色旅游,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惠风和畅春联进万家”活动入选中宣部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二是谯城区文化馆被安徽省文化馆评选为安徽公共文化云对接先进单位。三是谯城区文化馆入选安徽省少儿艺术普及优秀单位。四是谯城区图书馆获得安徽省图书馆评选的“江淮读书月”优秀组织奖。五是演艺有限公司获奖内容:参加亳州第四届二夹弦戏曲艺术演唱大赛获个人表演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2个;参加安徽省优秀地方戏曲(声腔)剧目展演活动,获得展演奖;参加河南省第十四届红梅奖大赛获个人表演二等奖。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坚持党建引领,助推文旅深入融合。一是持续学习,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等,并开展“三问”交流。二是严格管理,按时组织党员上缴党费,做到一月一上缴,严格执行党员上缴党费制度。三是认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全年两次组织党员前往皖北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组织进行为期4天的2023年度党员集中培训。四是组织开展2023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2022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活动、总支换届工作。五是深入社区开展结对共建,进行文明创建、开展志愿服务。 
聚力思想引领,落实意识形态。一是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规范各类演艺场所,严把思想观、政治观,共审批19家民营院团。配合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检查文旅体育经营单位240多家次,重点检查网吧、KTV、书店等文化、旅游、体育、广电新闻出版经营单位。二是管好文化各类阵地,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23年补充农家书屋数量242个,采购图书总量16214册,采购报刊242份。三是利用科技赋能,拓展线上活动。谯城区文化馆充分利用自媒体、抖音、微信公众号和安徽省文化云平台在线上开展各色活动,并荣获“安徽公共文化云平台工作对接先进奖”。四是保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行为。大力推进版权保护工作,积极宣传软件正版化精神,并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软件正版化工作管理。五是应急广播系统不断优化升级。结合谯城区暖民心走访活动,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通过单一来源形式招标完成294组应急广播的安装。签订运维协议,确保广播设备正常运转,全年通响率保持在90%以上。 
加强文化事业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1.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工作有声有色。一是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华佗广场为谯城区文化馆新增综合活动场馆600平米,增加活动场馆,改善活动环境。二是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增强服务水平。积极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职能作用,坚持每周二至周日错时对外开放,乡镇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共上传“安徽文化云”平台2035场次。“大地欢歌·醉美十河·春季村晚”和“大地欢歌·美好安徽”全国“夏季村晚”活动,其中夏季村晚演出在凤凰卫视直播,点击量超100万。三是“送戏进万村”有序推进。扎实推进文化惠民“送戏进万村”演出工作,严格招标程序,严把演出单位质量关;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采取订单式服务,实现“百姓点戏、政府买单”的目标;采取不同形式大力宣传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四是完成了2023年城市阅读空间,覆盖了3个街道的10个社区,10个点的建设。五是区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更新农家书屋图书数量。2023年补充农家书屋数量242个,采购图书总量16214册,采购报刊242份,总价值38.72万元。 
2.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以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文化宣传。谯城区文化馆2023年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总数在全省各县区中排名第二名。其中“惠风和畅春联进万家”活动被中宣部评为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公布于《人民日报》(2023年08月08日第07版)。谯城区文化馆被安徽省文化馆评为全省“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申报”先进单位。2023年,谯城区文化馆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26场,服务群众12万多人。文化志愿服务共91场,服务群众27000多人。二是发挥图书馆优势,多措并举推进阅读深入开展。赴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点亮心灯 传续希望”无障碍电影播放活动51余场。积极开展“向阳花开”送文化下乡、心理健康讲座等系列活动。与亳州晚报小记者活动中心联合,建成“亳州晚报小记者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在夯实古籍建设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除接入文化云等基础数字资源外,已经具备超星移动图书馆、超星瀑布流、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等数字资源。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区图书馆活动总量一直稳居全省县级图书馆第一名。 
3.送戏进万村活动、农村数字公益电影放映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完成全年演出任务243场,农村数字公益电影放映共放映3299场次,已完成全年放映任务的113%。
4.精品创作推陈出新。一是原创戏剧创作精彩纷呈。演艺公司自主创作的淮北梆子戏《英雄母亲》获2023年度安徽省戏剧孵化计划入选项目,《神医华佗》《母爱如山》获2023年度国家级非遗项目资金扶持项目。二是对外交流展演推动文化互动。应邀前往山东省等2省6市进行共计演出83场大型舞台传统剧目,观众累计达到10万人次。积极参加砀山县参加梨花节、五马桃花节、长三角非遗节等演出活动。承办中国亳州第四届二夹弦艺术节、药博会开幕试演出、曹操诗歌艺术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梆子戏《铁弓缘》获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举办的“第十四届红梅奖大赛”个人表演二等奖。三是筹备成立曹魏文化研究会。2023年7月成立亳州市谯城区曹魏文化研究会,并举办了第二届曹操诗歌文化节。
5.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建设持续推进。完成2023年度申报市级第九批非遗项目,申报项目9项,批准6项;完成2023年度申报市级第四批非遗传承人工作,申报传承人17人;完成亳州冷家笙、绿能粉皮、亳州李记烧驴肉、亳州木雕等四个项目、5名传承人申报省级第七批省级传承人初审申报工作;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非遗展演活动,组织五禽戏、晰扬掌等非遗项目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组织展示展演活动。
开辟旅游新局面,构建文旅产业新格局 
1.推进乡村旅游创建工作,塑造旅游发展新格局。
制定出台《谯城区文化旅游强市优选区建设三年实施规划(2023—2025年)》,进一步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在产业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发挥文融集团龙头作用。大力推进旅游创建工作,北关历史街区成功创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荐十河镇大周村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争取新建一批酒药、酒旅等新业态,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旅游新动能,推荐金不换申报AAAA级旅游景区,古井小镇会客厅申报AAA级旅游景区。华佗牡丹园成功申报为AAA级景区,积极申报安徽省最干净旅游乡村2个、AAA级景区1家、主题村3家、市级重点乡村旅游村10家,谋划乡村旅游风景廊道1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条。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田园综合体入选安徽省旅游发展大会经典案例。润耕天下景区和药王村田园综合体入选2023年第二期全国“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乡村旅游路线。推进亳药花海大世界、十河润耕天下、古井药王村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田园综合体入选安徽省旅游发展大会经典案例。亳州市谯城区北关历史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谯城区成功申报第三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 
2.策划指导文化旅游主题活动,焕发旅游业新活力。成功举办“十河养生小镇动漫嘉年华”、五马镇2023中国谯城第十一届五马桃花节、龙扬镇第九届梨花节、华佗镇2023中国谯城区第五届华佗牡丹节、牛集镇圈椅村“杏”福采摘节、沙土菊花节。配合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和谯城区政府举办“千年药都,醉美花海”2023亳州芍花养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举办掼蛋比赛,非遗潮集市。制作了谯城区旅游宣传片“谯”首以待“城”心相约。 
3.积极参旅游推介活动,擦亮谯城旅游品牌。分别到合肥参加“相约安徽,向春而行”全省旅游推介会、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到阜阳参加“阜阳城市圈暨豫皖七市文旅联盟成立大会”。参加“来泾县有泾喜”旅游推介会,和泾县区文旅局签订旅游合作交流框架协议,赴上海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参加“畅游长三角 养生在亳州”文化旅游推介会,加快了谯城旅游横向联系和进一步促进谯城旅游发展。 
增进健康福祉,体育事业稳步推进提升 
1.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举办2023年新年登高节、迎新春社区运动会、校园五禽戏大赛,小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和美乡村村BA篮球赛,参与全市纪念6.10题词71周年系列活动、8.8全民健身日群众体育展演、2023年“六球一舞”业余联赛选拔赛,2023年暖民心快乐健身亳州市传统体育展示活动等系列活动。培训健身气功、篮球、足球、健步走等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 
2.全民健身体育设施持续完善。完成城市住宅小区体育健身器材提档升级90个,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的改造升级50个、健身步道 16公里,百姓健身房2个,学校“一场两门、早晚两开”改造2所。新建东风公园、灵津渡小广场等5个“社区体育公园”。 
3.多项赛事活动硕果累累。一是参加第二届安徽省健身气功气舞+五禽戏大赛,获得个人组五个金牌三个铜牌、团体三等奖。二是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获得13金13银10铜总分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成绩。三是参加全市乒乓球首届球王争霸赛,获得7个参赛组中5个球王称号。四是组队参加全市第三届职工气排球比赛,获得男子乙组第三名的成绩。五是参加第一届全国健身气功交流大赛,荣获校园五禽戏(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团体、个人第一名。  
4.积极宣传展示群众健身风采。我局体育发展中心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成立了亳州市谯城区《安徽体育联播》报道联盟,在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体育报等媒体上刊载100余次,其中,省级以上媒体刊登体育类新闻稿件60余篇。 
5.做好青少年培训工作。开展主题为“快乐健身,阳光少年”系列公益课培训,推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免费培训,受到群众的好评。 
其他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协调促进发展 
1.应急广播事业健康发展。完成暖心走访任务的同时增加了294对终端安装。并签订运维协议,确保广播设备正常运转,全年通响率保持在90%以上。 
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累计检查文旅体育经营单位240多家次,检查发现一般性安全隐患180多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7处,现已整改完成176处,剩余正在整改之中。完成市区交办的安全隐患问题整改2处。签订“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承诺书23份。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46家。1-10月在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综合排名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名的成绩。受到区政府领导的表扬。 
切实保障体育赛事安全工作。每月开展对城区内体育类健身场所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健身场馆400余次,重点检查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15家,发现消防隐患15处,责令整改15处。 
全力协助进行文化市场管理。进行“扫黄打非”文化市场管理:先后4次联合市局开展文化市场及农村演出市场核查。联合区公安、市场、城管等部门集中开展2次“扫黄打非”检查。对古井、华佗等6个乡镇的网吧、书店、两元超市、校园周边开展检查是否存在非法出版物等违规经营行为,经检查发现7处违规经营线索,已按照规定移交相关执法部门处理。 
3.高效处理行政审批。我局认真落实AB岗工作制,专门负责网上办事大厅工作,不断岗,不缺岗。我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主体共221家,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8家,娱乐场所48家,新闻出版年审115家(出版物零售单位78家,印刷企业37家),文艺表演团体17家。已完成审批20家校外培训机构并全部纳入监管。办理热线89件。完成谯城区137家校外培训机构(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监管数据稽核工作。 
4.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我局对涉及本局的信访案件进行认真摸排梳理,做到责任到人,包干到人,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落实情况。认真做好群众信访接待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和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2023年全年共接待信访人13批,其中集体访4批,涉及安徽省信访平台来件、省委巡视组转办件、纪委转办件以及人民来信书记批示件,共解决9件,办结率100%,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 
5.推动政务公开规范化。202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内容发布栏目,共公开信息358条,包括政策法规、建议提案、财政资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解读、行政权力运行、旅游、广播电视等方面内容;重点领域栏目共公开信息120余条,包括社会公益事业重点民生领域、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体系建设、设施建设、公益体育赛事活动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