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科普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项目立项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加强全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全区群众科学素养显著提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全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工作部署,积极推荐申报各级科技项目,做好项目监管和结题验收。培育、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认定、研发投入归集、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等工作。项目资金预算数为50万元,执行数为5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二)项目绩效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强全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各项创新政策落实,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科技更好为全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阶段性目标:2022年推荐申报各级科技项目15项以上,做好项目监管和验收工作;计划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高企培育指导和政策业务培训满意度90%以上;计划推荐申报创新创业平台2家以上,做好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好各类科技培训工作。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主要是评价科学技术支出项目的目标任务是否如期完成、完成的质量和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等。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1.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评价指标设置符合实际;评价结果公开透明,运用得当。
2.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技术支出项目评价指标分别设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若干(具体见科学技术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3.评价方法。采用负责股室自评与评价领导小组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4.评价标准。一级指标分值设置为产出指标50分,效益指标30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20分,合计100分。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首先由负责评价的股室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自评,编写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和绩效自评表。再由评价领导小组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将绩效评价报告和绩效自评表上报区财政局,按要求对外进行公开自评结果。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是完成推荐申报各级科技项目18项。
二是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5家。
三是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
四是组织4家企业参加市创新创业大赛。
五是开展各类科技培训6次,开展科技活动周科系列普宣传活动1次,组织企业参加2022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1次。
六是2022年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8.5亿元。
七是选派科技特派员251名,获批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家。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本项目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科技工作,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项目申报和监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政策兑现等。
(二)项目过程情况。
1.按上级文件要求推荐申报各级科技项目18项,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5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3.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
4.组织4家企业参加市创新创业大赛。
5.开展各类科技培训6次,开展科技活动周科系列普宣传活动1次,组织企业参加2022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1次。
6.2022年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8.5亿元。
7.选派科技特派员251名,获批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家。
(三)项目产出情况。
1.推荐申报各级科技项目18项。
2.申报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
3.选派科技特派员251名,获批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家,组织4家企业参加市创新创业大赛。
(四)项目效益情况。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28.5亿元开展各类科技培训6次,开展科技活动周科系列普宣传活动1次。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认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实施整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抓好落实,按照计划序时推进。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原因是各项创新政策还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七、有关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各项创新政策,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