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谯城区审计机关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审计局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较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现就2023年上半年全区审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牢把审计工作方向。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及安徽考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各级审计委员会历次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政治理论集中学习、政策法规学习,牢牢把握审计工作正确方向,确保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安排落地落实。
二是高效履职尽责,发挥审委办职能作用。2023年提请召开中共谯城区委审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亳州市谯城区委审计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要点》《亳州市谯城区审计机关2023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等2份文件,确保审计委员会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扎实推进年度审计重点任务完成,切实把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落到具体审计实践中,坚持党建引领审计事业,确保审计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是严格程序履行,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始终把请示报告作为落实党管审计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部署要求,贯彻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规范办理向上级审计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工作,及时向谯城区委审计委员会及办公室报告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委员会召开情况等工作,向谯城区委审计委员会呈报各类审计报告9份,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二、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2023年全区计划安排6类32个审计项目,其中署定项目2个, 省定项目2个,市定项目1个,区定项目27个。此外,根据市审计局、区纪委监委等安排,调整增加3个项目。
上半年来,全区审计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具体如下: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推动相关政策落实为目标,开展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贯彻落实稳增长等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审计,对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现已完成。目前第三季度跟踪审计正在有序开展。
(二)财政审计。
1.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保障公共资金安全为目标,完成2022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
2.在对区一级预算单位数据分析全覆盖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完成对区教育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预算执行审计2022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三)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审计。
以规范权力运行和促进干部担当开展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23年上半年,全区共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2个(包括调增实施谯城区房屋征收补偿中心主任仵洪波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1个,涉及领导干部13人,截至目前完成审计项目6个,出具审计报告6份。对其余7个项目的审计正在推进中,其中包括采取“1+N”组织方式,即同步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和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3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同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1个(十八里镇),有效节约审计资源,提高效率。
(四)公共投资审计。
认真开展区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全年安排区级公共投资审计项目 5 个。
1.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和项目审计,谯城区老年大学校区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计划在下半年开展。
2.对G105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豫皖交界至古井大道北外环交口段)项目、西部污水处理厂项目、谯城区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已开展对G105亳州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目前正在推进,西部污水处理厂项目将在下半年开展。
(五)审计整改。
2023年上半年已完成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审计整改督查。此外,对2022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盘点,建立了审计发现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通过清单化管理提高了审计整改的质效,整改率达98.86%,进一步夯实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责任。
(六)其他审计工作任务。
今年6月,谯城区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赴铜陵市义安区开展全省融资平台交叉审计,重点围绕融资平台有无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等问题开展。此外,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和区纪委监委要求,开展城市绿化工程专项审计,目前已完成现场审计,正在形成审计报告,已移送绿化工程审计线索4条。
(一)强化理念创新,提升审计项目质量。一是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强调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在全区树立质量高于一切的理念,着力提升全区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二是统筹审计力量,实现全区“一盘棋”,施行参审人员统一调配,形成“一盘棋”统筹安排,以中心组为核心各审计小组相互联动,及时沟通,协同实施,协调推进,定期调度,有效盘活审计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三是合理运用信息化审计手段。以信息化创新引领审计方式方法变革,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采集被审单位各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统一拷贝数据、统一数据筛选、审计问题疑点统一安排核查。做到发现问题疑点快、排查迅速、沟通顺畅,分析透彻。四是优化审计质量管控。狠抓弱项,探索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管理,逐步形成计划管理、组织实施、复核审理、审计整改等诸多要素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二)推动协同贯通,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一是推动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区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督、巡察监督、统计监督贯通协同。二是推动形成工作共抓。加强沟通会商,在制定工作规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实施重点审计项目等工作时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监督格局协调有序,避免重复监督、多头监督,提升监督效能。三是推动监督成果融通。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统计监督同审计监督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联动,推动各类监督在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上同向发力。
(三)严抓过程控制,强化发现问题整改。一是注重关口前移。坚持边审边改、立审立改,密切关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被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压实整改责任。针对审计查出问题,明确责任,建立台账,严格执行清单销号制度,限期整改。三是发挥整改合力。坚持多部门联动,将党管干部、纪律检查与审计监督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执纪问责,提升审计整改工作实效。四是强化跟踪指导。充分发挥审计督促作用,动态跟踪分析审计整改进展情况,以“点对点”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整改疑难点进行分组分类指导,切实推动整改工作落地见效。
(四)抓实审计成果深化运用,服务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加强对各类审计成果的深度挖掘、综合分析、总结凝练,提出高质量审计意见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