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朝天椒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伟大进程,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二十大报告关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以小麦套种朝天椒为主,推进粮经共进模式,把朝天椒良种繁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扎实推进规模种植基地、新品种选育基地、加工基地、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地方特色优势地理标志品牌,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辣椒全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业融合,打造全国重要绿色优质高效朝天椒生产区域、新品种新产品加工展示基地。
二、发展目标
推进朝天椒全产业链基地建设,推动朝天椒产业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到2025年,力争实现下列目标。
1.依托谯城中科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园,成立辣椒研究院,对朝天椒全产业链进行研究,选育并登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宜谯城区种植的高产、抗病朝天椒新品种3-5个;引进推广种植朝天椒新品种15个以上;推广朝天椒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谯城辣椒研究院研究成果转化,打造“谯城辣椒谷”;全区种植朝天椒面积不低于40万亩,小麦、马铃薯套种朝天椒面积不低于32万亩;实现集约化育苗可移栽面积不低于20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面积不低于20万亩;实现全年朝天椒干椒总产量14万吨以上,总产值36亿元以上。
2.打造朝天椒生产强镇。建设以芦庙镇、颜集镇为重点的北部朝天椒规模种植基地;建设以大杨镇、双沟镇为重点的南部朝天椒规模种植基地,带动、辐射周边乡镇朝天椒规模发展。
3.培育富有谯城特色的朝天椒品牌,认证“三品一标”等农产品2个以上;创建公共区域品牌1个以上。
4.发展辣椒色选、烘干等初加工,朝天椒初加工率达到70%;引进5-8家年加工干椒5万吨以上的辣椒精深加工企业,建设辣椒加工产业园。引进辣椒深加工项目,投资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在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评比中按双倍计算。
5.依托皖北朝天椒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重点打造年交易量不低于500万吨,集交易市场、朝天椒检测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仓储场所于一体的朝天椒专业市场,培育职业椒农和辣椒经纪人各1000名以上,为椒农提供交易、种植示范、销售、储存、运输等服务,推动朝天椒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引领谯城朝天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重点任务
6.全面推进套种模式。全面推广小麦、马铃薯套种朝天椒模式,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到2025年,全区朝天椒种植面积不低于40万亩;其中小麦、马铃薯套种朝天椒面积不低于32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朝天椒面积不低于20万亩。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大户参与套种朝天椒种植,建立合理稳定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基地带动、典型推动,整合涉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代扶的方式推进朝天椒套种规模化。建设更高水平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7.鼓励建设示范基地。采取覆盖加厚高强地膜(0.015mm及以上)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方式,采用滴灌节水灌溉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朝天椒新品种示范基地2个,占地20亩以上,示范朝天椒新品种100个以上。
8.积极开展良种繁育。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自主研发优良品种,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朝天椒新品种。依托谯城辣椒研究院、湖南隆平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选育出3-5个以“谯”字冠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谯城区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良品种。
9.应用推广育苗集约化。依托谯城中科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园,扩大建设规模,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和育苗基地,建立智慧农业、四情监测、自动灌溉、自动温室控制等数字化管理体系,提升朝天椒集约化育苗水平。到2025年建成数字化、集约化育苗中心不少于2个,带动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10家以上,集约化育苗可移栽20万亩以上。对年育苗量达到5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基地予以扶持。
10.大力推广机械化。一是提升全区朝天椒移栽机械化水平,解决人工移栽过程中深浅不一、株距不均、移栽成本高等问题;二是提升朝天椒收获机械化水平,解决依靠人工采收、用工难、成本高等制约朝天椒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鼓励亳州中科农投智慧农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村振兴公司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进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辣椒育苗自动播种机、辣椒直播机、移栽机、收获机或对本土机械进行有效改造,为广大椒农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朝天椒生产全程机械化。
11.加快推广标准化。一是制定朝天椒规模种植标准规范,研究推广应用朝天椒规模种植生产技术规程。二是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抓好朝天椒病虫害绿色防控,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满足长三角农产品质量要求。三是推进高产、抗病新品种标准化种植,支持朝天椒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2.试点推广数字化。依托谯城中科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园,有机整合谯城区现有农业数字资源,建成谯城区农业一张图,集成土壤养分、气象、农机、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传感器数据资源,打造朝天椒种植空天地农情立体监测体系,应用推广朝天椒种植区域品种适宜性评价、智慧施肥、智慧植保、标准化生产等信息化服务,实现朝天椒农事服务数字化。
13.延长朝天椒加工产业链。依托安徽鑫百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辣椒深加工项目,引进更多的辣椒色选、提取等深加工企业,提高烘干、色选设施装备智能化水平。对新引进朝天椒加工设施、设备的企业进行扶持。对落地谯城区朝天椒加工企业,根据加工规模进行扶持。支持本地食品企业实施有关朝天椒精深加工的技术改造、新工艺和新食品研发,对改造、研发成功转型为朝天椒加工的企业给予奖补。到2025年引进5-8家年加工干椒5万吨以上,主要生产辣椒红色素、辣椒素、辣椒段、辣椒粉、辣椒酱、剁椒、泡椒及火锅底料等产品的企业,延长朝天椒产品的产业链,建设辣椒加工产业园。
14.拓宽朝天椒销售渠道。一是鼓励从事蔬菜生产、经营、加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个人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市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助推我区朝天椒产品走进长三角市场。二是大力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销售方式,促进朝天椒销售。三是大力培育辣椒经纪人,鼓励各村振兴公司发展1-2名辣椒经纪人,壮大经纪人队伍,成立经纪人协会。活跃乡村辣椒产销和信息交流,拓宽朝天椒销售渠道。
15.加强朝天椒品牌创建。坚持以市场带基地,向品牌要效益。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谯城朝天椒知名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积极利用电商、抖音、快手等各类媒体宣传推介,提高谯城朝天椒在全国市场上的认知度和竞争力。二是积极注册商标,鼓励申报各级知名商标、“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创建区域公共品牌。
16.打造朝天椒交易集散中心。全力打造皖北乃至全国朝天椒市场集散地,打造继中药材之后谯城新的农产品集散地名片。一是强化朝天椒交易市场建设。重点打造皖北朝天椒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集农贸市场、朝天椒检测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仓储场所于一体,广泛服务谯城区及周边市县椒农。二是配套冷链物流设施和烘干设备,根据朝天椒种植区域分布,加快构建朝天椒烘干冷链物流设施体系,重点支持规模化种植效益明显的镇、村,优先安排相关农业项目,支持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朝天椒产地冷藏、保鲜、冷链、烘干房等设施。
17.强化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对朝天椒产业用地优先进行保障,因地制宜保障土地供应。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朝天椒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整合宅基地复垦地、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保障朝天椒育苗设施建设和精深加工发展空间土地需求。
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18.设立朝天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财政注资、衔接资金支持、国有公司参与、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设立朝天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1亿元,支持朝天椒育种新品研发、育苗基地、规模种植、品牌认证、新品种示范基地、精深加工业,奖补资金从衔接资金中支付,推动朝天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19.支持朝天椒套种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套种朝天椒基地建设,对采取与小麦、马铃薯等套种朝天椒连片100亩以上(含100亩)的新型经营主体或种植大户,每亩一次性奖补400元,每个新型经营主体或种植大户当年享受奖补资金不超过40万元。
20.支持朝天椒育苗基地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个人从事朝天椒育苗。对原有蔬菜基地设施进行完善提升,从事朝天椒育苗、5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奖补0.2万元;新建育苗基地20亩以上,按建设钢架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投资总额的30%进行一次性奖补,单个主体最高奖补150万元。
21.支持朝天椒新品种研发、示范。鼓励在谯城区范围内建设朝天椒育种、示范基地,进行朝天椒新品种研发、示范,每申报1个含“谯”字冠名的朝天椒新品种一次性奖补5万元,每登记或省级认定(鉴定)通过1个含“谯”字冠名的朝天椒新品种一次性奖补20万元。建设朝天椒新品种示范基地,占地面积20亩以上,示范朝天椒新品种100个以上,当年每亩一次性奖补1500元,每个主体最高奖补50亩。
22.支持朝天椒产品品牌建设。对朝天椒产品成功申报1个商标,一次性奖补0.2万元;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知名商标的,每个分别一次性奖补6万元、4万元、2万元;朝天椒产品成功申报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一次性奖补15万元;每成功申报1个绿色食品(含续展),一次性奖补2万元;每成功创建1个朝天椒区域公共品牌,一次性奖补15万元。
23.支持朝天椒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对朝天椒生产机械引进、科技创新单位给予扶持。本年度新购买产品,经区农机服务中心、镇村审核同意后购买的辣椒移栽机、割晒机、收获机、色选机等机械,可享受地方财政补贴。在享受国家、省、市规定的购置补贴基础上,区财政按国补金额的40%进行叠加补贴,补贴总额不超过购机金额。对于没有进入国家补贴目录的朝天椒生产机械,只要适合我区农业生产需求,可以参照执行。对新建或改扩建朝天椒烘干、色选、辣椒段、打粉等初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1万吨干椒以上,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新建或改扩建以加工辣椒为重点的调味品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干椒1万吨以上,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对新建或改扩建朝天椒辣椒精、辣椒碱、辣椒色素等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干椒1万吨以上,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
24.支持拓展朝天椒销售渠道。在沪苏浙、合肥等长三角市场销售谯城区朝天椒总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当年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年销售朝天椒2000万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朝天椒销售经纪人,当年一次性奖补30万元,每个主体最多奖补不超过30万元。
25.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对规模连片套种朝天椒100亩及以上的基地,财政奖补保险费总额的30%,每个主体最高奖补2万元。
26.实施“政银担保”联动。对贷款新建育苗设施大棚的,给予贴息30%,最高补贴5万元;对贷款新建或改扩建朝天椒加工厂房的,给予贴息20%,成功投入运营后财政贴息提高至30%,最高补贴20万元;对新引进深加工设备的,给予贴息20%,最高补贴5万元。以上贷款贴息奖补连续补贴三年。
同类政策达到省、市级奖补标准的,可选择享受省市奖补政策或本奖补政策,省、市、区级资金不可重复奖补。同类政策达到区级其他政策标准的,只可申请一种奖补,不可重复奖补。
五、保障措施
27.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全区朝天椒全产业链发展。各乡镇、区直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人员专职抓,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做到经费、人员、政策三到位,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28.强化工作调度。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有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朝天椒发展任务落实情况的统筹调度,对品种选育、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销售等重点环节和招商引资情况要定期进行调度,及时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朝天椒产业发展任务有效落实。
29.加强宣传培训。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加大朝天椒集约化育苗、规模化种植等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区农业农村局适时开展朝天椒生产技术专题培训和辣椒经纪人培训,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技术人员和职业椒农的培育力度。
30.严格督查考核。将此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年度目标考核。区督查考核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和区直各单位工作措施、任务落实、技术培训、质量控制、产销衔接等方面的督促检查,并形成情况通报,加大对朝天椒各责任单位的考核力度,确保朝天椒全产业链发展落地生根、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