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安徽亳州谯城经开区管委会
(2023年7月)
2023年以来,谯城经开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为企服务为抓手,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突出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一、全年工作目标
(一)扎实做好园区党建。一是非公党建工作。坚持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拟打造青年创客、白云山和记黄埔制药、远景汽车集团、刀锋网络4家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进一步扩大党建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推动经开区非公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二是产业链党建工作。围绕现代中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包材花茶等产业链,成立3个产业链党建联盟联合党委,用党建共同“密码”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动,促进产业链各企业合作和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党员教育工作。以抓好学习培训、开展宣讲宣传、推动工作落实为主要内容,通过组织党员学习、测试、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切实把党政策方针融入岗位实践,铸魂塑能、固本强基。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为企服务工作。拟邀请460家企业参加政企早餐会,在微信矩阵群发布1100条惠企政策。对企业通过各渠道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分析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做好登记,对接相关部门,高效为企业解决困难,促进企业发展。并通过现场走访或微信矩阵群等方式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政策具体内容,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调动企业的主动性。二是为企招工工作。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行动。通过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交谈,了解企业的运营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进一步改进政策和环境。全年协助为企招工不低于3000人,最大限度满足联滔电子、喜宝鞋服、鼎基服饰等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着力破解重点企业“招工难”问题。
(三)切实做好要素保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按照“八纵十六横”的路网规划,打通经开区14条断头路及雨污水、热电力管网,保障水电气(汽)等生产要素高质量供给。有序推进园区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实现重要区域5G信号全覆盖。二是财政金融工作。全面落实普惠小微贷款支持政策,全年召开银企对接会不少于10次,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和银行对接,用足用好各类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三是“标准地”出让工作。持续深化“标准地+容缺审批+承诺制”,推动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新增工业用地按照“标准地”供应比例不低于20%。计划出让“标准地”不低于400亩。
(四)全力推动经济增长。一是按照“两个加快”目标要求,2023年全年“一区六园”实现营业收入560亿元,产值2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4.5亿元;二是力争省级开发区考核位次进入全省前30;三是力争更多的国家级、省级示范试点。
二、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工作情况。一是抓实学习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深入企业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动员企业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轮值党校”等平台广泛开展专题学习,进一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共开展主题宣讲15次,受教育党员456人次。二是抓实发展党员工作。今年以来,谯城经开区党工委共吸收非公企业预备党员18人,确定积极分子25人,接转党员31人次。上半年新纳入非公平台4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三是抓实特色示范工作。研究出台《谯城经开区中医药产业党建联盟实施方案》《谯城经开区中医药产业链党建联盟章程(试行)》。6月份,成功召开谯城经开区中医药产业链党建联盟成立大会,中医药产业党建联盟覆盖上下游企业10户、职能部门2个,推动我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上半年,2家非公企业党组织荣获2022年度市级“双强六好”,2家非公企业党组织荣获2022年度区级“双强六好”。
(二)经济发展情况。一是经济指标回暖向好。今年以来,谯城经开区新落地项目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总投资45.2亿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2家,一区六园规上企业142家,1—5月份实现产值111.48亿元;实缴税收3.89亿元,同比增长94.18%;在库工业投资项目80个,实现工业投资10.15亿元,同比增长18.30%。二是扶优育规成效明显。梳理出12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列入“大树培育”计划名单,定期走访,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助其解决存在问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梳理园区尚未入规纳统的成长性企业28家,制定“一企一策”,并逐一进行走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通过走访帮扶指导,新增规上企业8家。积极配合区科技局、区税务局等部门,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目前2023年谯城区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报送至省厅,谯城经开区共10家企业入围(谯城区19家)。三是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在走访过程中,帮助企业解决入库纳统上的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今年以来,按照“拿地即开工”审批机制,指导新入库工业投资项目14个,上报7470万元,实现了开工即纳统,1—5月份经开区累计实现工业投资5.01亿元。
(三)为企服务情况。一是积极解决融资需求。1-6月份,累计摸排资金需求企业34家,金额2.79亿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联合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促成贷款合作1.73亿元。组织80家企业参加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项银企对接会、科技型企业专项银企对接会、现代化中药孵化器产业园银企对接会、花茶企业银企座谈会,达成贷款合作7930万元。共推荐17家“园区贷”白名单企业,实现融资6400万元,协调交通银行为5家企业办理科技贷2800万元,实现高效帮扶小微企业,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及时解决企业困难。积极贯彻24小时“不打烊”的为企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扁平化”“短平快”“零距离”服务。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办理、第一时间回复、第一时间回访,形成半小时受理、一小时交办、24小时办结、一天内回访的闭环办理机制。今年以来,共组织340家企业参加“政企畅聊早餐会”,办理问题76件;收集并录入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问题64条(已办结);在经开区领域服务微信群内发布各类惠企政策666条,收集问题32条(已办结)。三是全力为企“招才引智”。组织企业参加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亳’揽英才 智汇药都”亳州市2023年“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芜湖站、合肥站及武汉站,涉及10家重点民营企业51个岗位用工需求。积极推广“招才引智云平台”使用,结合“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集中为企业招人才,为劳动者找岗位。截至目前,共组织企业参加了12场线下招聘会,咨询人次3000余人,收到简历1210余份,已达成初步意向952人。积极配合区人社局,联合机电信息工程学校、联滔电子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可满足300-400人集中实训。
(四)项目建设情况。一是建立帮办机制。按照“签约未落地、落地未开工、开工未建成、建成未投产”状态,对各类项目进行分类,组建6个服务专班,实行项目帮办代办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已为亳州市星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按照“拿地即开工”审批机制发放规划、施工等许可证,平均每个项目审批时间减少40天,助力企业早建设、快投产、速达效。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根据《谯城区“一区六园”规划设计》,兼顾基本农田、生态资源保护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目标要求,大力推行“标准地”,截至目前共出让“标准地”5宗553.298亩(亳州市星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53.362亩、安徽沃药药业有限公司59.063亩、经开投智慧产业园230亩、药投162.474亩、协和成扩建项目48.399亩)。三是加快推进建设。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有在建工地32个2534.614亩,涵盖中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机械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电子、鞋服劳动密集型,预计下半年竣工投产项目7个。
(五)基础设施情况。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以区政府布置的八项攻坚任务为抓手,依托平台公司梳理了“一区六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目前,11条“断头路”已经纳入西部片区项目完成融资,其中5条道路已经进场施工;“一区六园”11个基础设施项目已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对接银行审核。二是市政设施管养有序规范。目前,由魏武国控招标负责市政设施维护的施工单位——国祯公司已进场实施经开区雨污水管网清淤维修工作,待雨污水管网清淤维修完成后移交该公司进行管理维护,全力保障设施高质量运营管理。29公里自来水管道提升项目已经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包,待完成后移交自来水公司,可有效提升自来水输送维护。三是企业诉求办理及时高效。1-6月份为企业服务解决涉及水电气(汽)质量、价格、接入等问题81件,园林绿化方面62件(大门开口、苗木移植),对辖区内所有企业做到了有求必应,第一时间解决了企业提出的合理问题。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工业产值方面。一是投产企业方面。部分企业内部调整业务发展方向;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库存量减少。二是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部分项目为续建即将竣工项目,产生有效投资较少,发展后劲不足;落地工业大项目少,多为租赁厂房项目,投资小,进度慢,缺乏重大牵动性项目。
(二)项目建设方面。一是“六园”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部分土地暂未征迁,或者由于土地指标报批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项目无法落地。二是部分项目在竞拍到土地后不能按照国土出让合同约定的开工日期建设,导致项目地块存在闲置风险。如福派园食品产业园、佳恩特电子等项目尚未建设完成,存在停工倒闭风险。三是国有投资公司融资难,项目开工迟缓。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现有热力管网没能及时延伸,企业己使用替代能源,新建部分管段用气量少热力公司投入成本大,热力公司建设意愿不高,蒸气费用居高不下,入户段热力管网建设和热力表计安装费用过大,企业用热需求不高;二是断头路不能及时修通,水电气不能有效连通,承载力不足;三是基础设施管养投入少,部分设施带病运营,绿化景观效果不佳。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为企服务“抓重点”。一是深入企业上门走访,切实为企业解难题、送政策、增信心、稳生产,把企业帮扶工作落实、落细、落小,摸排“四上企业”,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落实优惠政策,创新融资方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主动作为,为企业增值赋能、破解订单难题,积极筹备产品供需对接会,帮助企业打通销售渠道,精准快速对接客户。二是认真做好上级政策研判,全力做好资金争取。紧盯国家产业政策,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确保在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和荣誉争取方面实现突破。突出提质增效,帮助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传统企业提质增效,低效企业转产转型。对经开区企业家开展培训,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理念新、视野宽、素质高、能力强、善创新的企业家队伍。三是大力推进“小升规”,做好规下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组织人员对园区内除82家规上企业外独立供地的规下企业开展全面摸排,对符合入规条件的企业,经开区将帮助企业完善有关上报资料,帮助入规,激活新动能,增强发展后劲。
(二)聚力重点项目“破难点”。一是提前谋划好下半年项目储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规划盘子。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早日实现入库纳统。对未办结手续计划新开工的项目,加快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不以任何理由拖延进度。对已经开工的项目,全力以赴加快实施进度,争取更大的投资量。二是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帮办服务,建立“投资咨询、政策解读、战略规划、考察选址、审批陪同、后续拓展”等全流程服务规范,协助做好项目落地承接和各项优惠政策对接工作,让企业少步骤,少走路,少跑腿,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助力项目早建成、早生产、早达效。
(三)优化基础设施“通堵点”。一是推进入户水电气企业红线外零投资政策;二是推进热力管网建设,扩大热覆盖面,真正实现园区集中供热全覆盖;三是推进雨污水和供水管网移交工作;四是推进基础设施管养专业化建设;五是建立水电气帮办专班,绿色通道,实现一证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六是建立能源供给应急联动机制,快速反应,保企业用能生命线,推进双控节能,建立用能监测平台精准施策;七是城市风貌景观与道路环境提升,增强开发区城市视觉形象与品牌系统建设,创新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八是实施基础设施管养专业化、数字化、可视化,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机制,监管职能部门、载体单位、社会监督共管共享,“市场能干的由市场主导,市场不愿参与不能参与的由政府办”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运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