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无障碍  |  长者版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乡镇快讯

芦庙镇:党建引领聚合力 协商共治谱宜居新篇

访问次数: 编辑:王一惠 信息来源:芦庙镇 发布时间:2025-10-28 09:30
【字体:

“以前村里办事要么等拨款,要么干部‘单打独斗’,现在有了议事协商,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容村貌越变越舒心!”谈及村里的变化,芦庙村村民李大爷的脸上满是笑意。近年来,芦庙镇芦庙村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议事协商”贯穿筹资筹劳全过程,打破“等靠要”思想,激活群众参与热情,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协商共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领航,以协商筑牢筹资筹劳“主心骨”。芦庙村党委深知,基层治理的关键是凝聚群众,而凝聚群众的核心是畅通议事渠道。为破解宜居村建设“资金缺、人力散”难题,村党委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体系,同步搭建“院落议事会”“线上议事群”“村民代表恳谈会”三类协商平台,把议事场景搬到村民家门口、指尖上。党支部牵头成立“宜居村建设工作专班”后,首要任务便是组织协商。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围绕“是否筹资筹劳”“钱怎么筹”“劳怎么出”“款怎么用”等核心问题,逐一提议、逐一审议,最终共同制定《芦庙村筹资筹劳管理办法》。针对村民担心的“资金不透明”问题,专班在协商中明确:所有筹资明细、筹劳记录、资金流向,均通过村务公开栏、自然村公示墙、村民微信群实时公开,确保每一笔钱、每一份力都经得起“协商监督”,让“跟着党支部干、按协商结果办”成为全村共识。党员在协商中主动当“排头兵”。村“两委”干部带头捐款后,党员中心户分片组织院落议事会,用“拉家常”的方式宣讲宜居村建设意义,收集村民顾虑。老党员赵同志在自家院落组织议事时,不仅主动承诺捐3000元,还带动亲戚参与筹劳,在党员的示范下,村民从“不愿说”变成“主动议”,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多元筹资,以协商激活宜居建设“资金池”。“建设资金不能只靠‘等’,要靠大家一起‘想办法’。”基于这一共识,村党委通过多轮协商,创新出“三个一点”筹资模式,让分散的“小钱”聚成共建的“大钱”。争取上级资金前,党支部先组织村民代表、党员骨干召开协商会,梳理村里最急需解决的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等问题,再结合政策导向制定申报方案,确保向上争取的资金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发起群众自筹时,专班通过线上线下协商,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标准——普通村民自愿捐款、企业家和在外乡贤鼓励多捐、困难家庭可免捐,明确“不摊派、不强制”的协商原则,打消村民顾虑。仅2025年8月,芦庙村芦北自然村通过多轮协商动员,就筹集村民捐款10余万元,乡贤主动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5余万元。对接社会帮扶时,党支部同样以协商为桥梁。针对爱心企业的帮扶意愿,组织村民代表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协商,最终确定“以购代捐”模式——企业收购村民农产品,将部分收益投入宜居村建设,既满足企业社会责任,又帮村民增收,实现“帮扶+共建”的双赢,这一方案正是双方协商后的最优结果。

全员筹劳,以协商凝聚共建共享“向心力”。“宜居村是大家的家,不能只靠少数人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在一次村民代表恳谈会上,村民宋大姐的提议得到一致认可。基于此,村党委通过协商创新筹劳方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要我建”变成“我要建”。如何让筹劳“合身”?村党委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分组走访,结合村民年龄、技能、时间等情况,通过议事协商组建“工程建设队”“环境整治队”“后勤保障队”三支志愿队伍:年轻力壮的村民协商加入工程队,参与道路铺设、围墙修缮;有瓦工、电工技能的村民主动认领技术活,降低建设成本;老年村民和家庭妇女则在协商中选择环境整治队,负责村庄保洁、花草养护;后勤保障队的服务内容,也是根据施工人员需求协商确定,确保茶水、午餐供应及时。为激发持续参与热情,村党委再次召开协商会,共同制定“积分激励机制”——筹劳1天兑换10分,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且积分情况与“文明家庭”“星级农户”评选挂钩。“以前闲着也是闲着,现在参与筹劳既能为村里做事,还能换东西,大家都抢着报名!”宋大姐的话,正是协商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的生动体现。截至目前,全村通过协商动员,累计筹劳1200余人次,节约建设成本近20万元。

成效凸显,以协商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在党建引领与协商共治的双重作用下,芦庙村筹资筹劳结出累累硕果,宜居村建设成效显著。如今的芦庙村,曾经的“杂草丛”变成“小花园”、杂乱的“垃圾堆”变成“村民议事协商小广场”、破旧的“废砖废瓦”变成“特色五小园”,村庄绿化率达40%,污水处理率达90%,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议事协商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通过一次次坐下来商量,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邻里矛盾在协商中化解,互帮互助的氛围愈发浓厚。

下一步,芦庙村党委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完善议事协商机制,探索“筹资筹劳+产业发展”新模式,让宜居村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深度融合,持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让芦庙村不仅“宜居”,更“宜业”“宜游”。(孙皖皖  杜凤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