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无障碍  |  长者版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乡镇快讯

十八里镇:家园共筑藏乡愁 村民共治绘新景

访问次数: 编辑:王一惠 信息来源:十八里镇 发布时间:2025-08-26 08:23
【字体:

在十八里镇的田野间,小怀村的鸟鸣蛙叫声正在诉说着新故事——村民们拿起锄头众筹家园,搬来老物件留住乡愁,用积分卡守护和美,让这个小村庄在共建共治的暖流中,既藏得住岁月记忆,又长得出鲜活生机。

旧物众筹筑新馆,乡愁有了落脚点。“村子要发展,不能只把产业做起来、腰包鼓起来,更得把乡村的精气神守住,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小怀村党总支书记说到。“这台老织布机陪我娘纺了一辈子线,现在该让它在馆里‘安家’了!”村民王大妈带着传家的旧物件,脚步轻快地走向村里的农庆文化馆。小怀村建设农庆文化馆的消息传开后,一场“掏家底”的众筹热潮悄然兴起。村“两委”不找工匠设计华丽展厅,而是挨家挨户听故事:谁家有爷爷用过的犁耙?哪户藏着当年的粮票布票?村民们纷纷打开尘封的木箱,锈迹斑斑的镰刀、磨得发亮的石臼、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带着体温的旧物被小心送到村里。有人捐出闲置的木料修展柜,有人义务粉刷墙面,现如今,农庆文化馆里,老农具排列成农耕岁月的长卷,褪色的斗笠、磨平的草鞋,都在无声诉说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与坚韧,夕阳下总有老人带着孩子在馆里驻足,指尖划过旧物的纹路,乡愁便顺着时光的脉络缓缓流淌。

协商议事建“五园”,方寸土地生暖意。“东头荒地种青菜,西墙根栽月季,咱的园子得实用又好看!”村民协商委员会的“院落议事会”上,大家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晒场上的粉笔字写满对“五小园”的憧憬。为让闲置地块变废为宝,小怀村成立村民协商委员会,由党员、乡贤和村民代表组成,大到园子布局,小到篱笆样式,都要坐下来“商量着来”。共识一达成,众筹的热情比夏日阳光还炽热:张大爷捐出自家房前半分地,李大哥搬来堆在院里的旧砖块,年轻人组队平整土地,妇女们结伴种下菜苗和花籽。曾经杂草丛生的边角地,短短一个月就变身成错落有致的“五小园”:小菜园里豆角爬满竹架,小果园中桃树挂着青果,小花园里格桑花随风摇晃。傍晚时分,村民们提着竹篮摘菜,孩子们在园边追蝴蝶,协商议事的烟火气,就这样种进瓜果飘香的田垄里。

积分管理守长效,小卡片撬动大治理。“除草5分,捐旧物10分,这月能换桶酱油啦!”村头公示栏前,村民们对着积分表算得热闹,红色的“爱心超市”兑换清单成最抢手的“月报”。为让家园美景长久保鲜,小怀村推出积分制管理:参与“五小园”浇水施肥、到双馆打扫卫生、给村庄提建议都能赚积分,攒够就能换洗衣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村里还成立积分监督小组,每月张榜公示,谁的积分多、谁为村里出了力,一目了然。积分制像一根无形的纽带,把村民的心拧成一股绳:清晨有人主动给菜园浇水,雨后总有人顺手清扫路面积水,文化馆的展柜每天都被擦得锃亮。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守护”,小小的积分卡让村民成家园的“主人翁”,让宜居村庄的底色越擦越亮。

炊烟袅袅的小怀村,藏着乡愁的温度,更写满共治的智慧。当村民的双手共同筑起家园,当协商的声音点亮田园,当积分的微光汇聚成暖流,这个小村庄便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长出最动人的模样——那是家园的模样,更是幸福的模样。(臧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