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合作社三个哈密瓜基地开始采摘了,今年的哈密瓜质量好、价格高、口感强,周边群众在来务工的同时,还学习技术准备自己发展。”在双沟镇王各村金实合作社里,合作社负责人赵允禄忙得“脚不连地”。“合作社在双沟镇、古城镇等发展哈密瓜三百多亩,一年种植两季,亩产在2000公斤左右,能收入三万多元。”
赵允禄是一名纳入“谯城区乡村企业家人才库”的乡土人才。五年来和广东“西域花果山农产品公司”合作,走“订单农业”发展之路,带动近百户农民走上致富之路,使王各村成为全区哈密瓜种植面积做大的专业村。
乡土人才“选”出来、让人才“破土飘香”。该镇党委结合实际,打好“政策牌”“乡情牌”,让各类生产、经营、管理、科技等领域人才主动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建设乡村,发现、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懂网络、善经营的“农创客”“新农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凝聚人才振兴的党员力量。
在闫庄村,党员张翠萍、王瑞峰、张浩等人,成为带领群众走上富裕路的“一面旗帜”。 连日来,在乡村振兴基地,务工人员开始采摘 “玫珑网纹甜瓜”。从2020年开始,党员乡土人才带领群众组建专业种植合作社,和“海南纯绿农业研发有限公司”签订种植协议,按照“订单种植”模式,全部种植网纹甜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发展到近百亩,成为一项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好门路。
“网纹甜瓜”瓜圆如球、皮浅翠绿、网纹细密、肉白香甜,是市场上畅销的水果之一。基地采摘的网纹甜瓜多为一等品,重在1.5公斤以上,无疤痕、网纹清晰,每公斤订单收购价近6元,每亩大棚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每棚纯收入10000多元,加上秋季再种植一茬甜瓜,每棚年纯收入在20000元以上。合作社还带动20多户群众种植订单甜瓜,鼓足“钱袋子”。
乡土人才“用”起来,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该镇在把乡土人才成为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引擎”,及时激发乡土人才的内在动力,夯实安心追梦、施展拳脚的“大舞台”,大胆“给位子”“铺路子”,为乡土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干营造良好环境,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孙集村以前是个“软弱涣散”村,镇党委看到退伍回乡军人王家鹏是一名种植小辣椒的“乡土人才”,大胆选拔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几年来,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小辣椒产业,小辣椒收入让村民们住上新楼房,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农民纷纷到周边乡镇转租土地进行种植,打造“皖北辣椒种植第一村”,今年,全村种植辣椒面积超过1000亩,农民也感受到发展辣椒产业的大好“钱景”。
三官村“方向家庭农场”负责人刘芷,转包土地近千亩,种植红薯进行深加工,常年加工红薯粉丝粉皮,她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粉丝、粉皮销售到周边省市,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种植加工,她先后被选举为镇、区人大代表、创业示范标兵,农场被列为省级家庭农场,今年她引领农民种植红薯1000多亩。她创业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报道。
双沟镇围绕果蔬、小辣椒、特色养殖等产业谋篇布局,鼓励支持100多名 “乡土人才” 带动、引领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特色经济规模,提升“一村一品”产品质量和效益,使双沟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优质果蔬供应基地”,让群众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申从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